相信使用液相色谱仪的同学们,每天都在跟甲醇和乙腈打交道。但是你知道,为啥液相色谱仪流动相基本只用甲醇和乙腈吗?
当然,液相色谱流动相还有水、以及往水里面添加的一些酸、碱或者缓冲盐。但是我们今天只讨论有机相这个部分,水相部分下次有机会再来聊。
要回答这个问题,那就得要了解一下液相色谱对于溶剂的一般要求是什么。让我们一起,从一般的常识出发,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。
01溶解度
首先,流动相必须对被分析的样品有一定的溶解度,对吧?
这个问题非常直接。如果样品在流动相中不溶解,那即使你使用了其他溶剂将样品溶解,但只要样品一进入液相系统,一接触到流动相,便会产生析出,直接堵塞系统,根本不可能进行分析。
绝大多数时候,都建议采用流动相来溶解和稀释样品。如果用来稀释样品的溶剂跟流动相的洗脱强度差距比较大的时候,就可能造成样品出峰拖尾的现象,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液相色谱的“溶剂效应"。
02腐蚀性
其次,流动相溶剂不应该对液相系统有腐蚀性。
液相系统中与流动相接触的管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锈钢的。这是一种高规格的316不锈钢,它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。但是有些溶剂对于不锈钢却有很强的腐蚀性,比如氯仿,以及可能含有过氧化物色谱级醚等等。
有些时候,我们也喜欢使用PEEK管路和接头,因为它们安装拆卸起来比较方便。虽然PEEK材质也有很好的化学惰性,但是长期在二甲基亚砜、二氯甲烷及四氢呋喃等溶剂环境下,也会出现变脆和破裂。
03紫外吸收
另外,液相流动相溶剂对于紫外线是应该是透明的。
因为液相色谱中的大多数检测都使用紫外检测器来检测的,这样就不会对我们要检测的样品产生干扰。
但是对于低于 220nm 的低紫外波长的检测,这可能是个问题,因为你很难找到*透明的溶剂。
如果在你选取的检测波长下,使用的流动相溶剂有着一定的紫外吸收,也就是说它不是*透明的,那么,你的检测特异性就不那么强了,样品定量结果的线性也会受影响。
当然,如果你使用的是梯度洗脱条件,那么最直接的现象就是检测基线的漂移了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乙腈是更加优于甲醇的,因为乙腈的紫外截止波长是190nm,而甲醇是210nm。在低波长的检测中,乙腈可以提供更加平整的基线和更好的定量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