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纯水使用关键注意事项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浏览次数:137
在科研实验中,高纯度水绝非普通溶剂,其纯净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。忽视纯水的规范使用,可能导致数据偏差、实验失败甚至高昂的重复成本。请务必牢记以下关键注意事项:
盛装超纯水(电阻率 ≥ 18.2 MΩ·cm @ 25°C),必须使用专用、洁净的惰性材质容器,如高密度聚乙烯(HDPE)、聚四氟乙烯(PTFE/特氟龙)、聚丙烯(PP)。严禁使用玻璃瓶(溶出硅酸盐、金属离子)或普通塑料瓶(溶出有机物、添加剂)。2.严格密封: 容器务必盖紧,最大限度减少:
3.专水专用:
不同级别纯水(如 RO 反渗透水、去离子水 DI、超纯水 UP)以及用于不同实验目的(如配制试剂、冲洗器皿、仪器供水)的水,应使用分开、清晰标记的专用容器,严防交叉污染。
1.超纯水最不稳定:
超纯水因其极度的纯度,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(CO₂, 颗粒,微生物,VOC)。其电阻率和总有机碳(TOC)值会在储存后快速劣化。2.黄金法则:
尽可能直接从纯水系统的出水口(尤其是超纯水终端)取水,即取即用! 这是保证获得最高水质的有效方法。3.避免储存: 强烈建议不要储存超纯水。如因特殊原因必须储存:
储存时间越短越好(理想状态不超过数小时,最长不超过24小时)。
1.水质分级使用: 并非所有实验都需要使用超纯水! 了解实验对水质的实际要求,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纯水,避免浪费和增加成本。例如:
玻璃器皿的初步冲洗、水浴锅用水、制备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溶液:RO 水或 DI 水通常足够。配制微生物培养基、缓冲液、一般化学试剂:高品质的 DI 水或特定标准的超纯水可能满足。高效液相色谱(HPLC)、质谱(MS)、离子色谱(IC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、细胞培养、分子生物学实验(PCR、测序)、痕量元素分析、电化学研究:必须使用新鲜的、符合特定指标(电阻率、TOC、内毒素、核酸酶、颗粒物等)的超纯水。
2.确认水质:
利用纯水系统的水质监测功能(如在线电阻率仪、TOC 分析仪),在取水用于关键实验前,确认当前出水水质符合您的实验标准要求。
1.定期消毒:
严格按照纯水系统制造商的操作手册和建议,定期对储水罐、输水管路、出水口(取水臂/终端滤器)进行消毒灭菌(常用方法如化学消毒剂循环、热水巴氏消毒、蒸汽消毒等)。这是控制微生物滋生的关键。2.及时更换耗材:
耗材(预过滤器滤芯、活性炭滤芯、反渗透膜 RO、离子交换柱/EDI 模块、紫外灯 UV、超滤膜 UF、终端精过滤器等)是纯水系统的核心净化部件,具有明确的使用寿命。 务必严格按照提示或定期计划及时更换耗材! 超期服役的耗材是水质下降甚至系统故障的最主要原因。3.规范操作:
按照操作手册正确使用纯水系统,避免不当操作引入污染或损坏设备。1.洁净取水:
尽量在洁净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取水和相关操作,减少空气中污染物落入水中的机会。避免在通风橱或化学试剂附近取水。2.独立验证:
对于储存的纯水或用于极其关键的应用,除了依赖系统自身的监控外,建议定期进行独立的第三方水质检测(如微生物限度、内毒素、特定离子含量等),作为双重保障。
规范使用实验室纯水,是确保科研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环节。从选择合适的容器、坚持即取即用、分级按需取水,到严格执行系统维护和关注操作环境,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。养成良好的纯水使用习惯,让每一滴纯水都成为您科研探索的可靠基石!